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惠州市 >> 惠州市特产 >> 正文 >> 正文

金融要闻惠州市金融工作局百年初心映党

来源:惠州市 时间:2021-12-18
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金融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正确领导活跃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有力措施整顿金融业,实现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金融建设抓住发展红利,取得革命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金融呈现焕然一新面貌。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惠州金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砥砺奋进。从革命初期惠州农联会成立,到如今有34家银行,各类金融机构近家,服务网点千余个;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亿元,惠州多项金融成就的达成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十四五”开新局,惠州金融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事业   (一)惠州农联会的建立与兴起   惠州红色金融事业的萌芽是随着中共的诞生而产生的。自年中共成立后,中共就高度   (二)惠阳地区苏维埃货币发行   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为打破该局面,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银行——苏维埃银行发行苏维埃货币,地域遍及全国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其中惠阳地区作为广东革命核心根据地之一,也发行了货币,安定了人民生活、巩固了红色政权。   (三)解放战争时期银行经营走向统一   位于广东东部的东江解放区,区人民政府于年春设立新陆行。同年7月,南方人民银行成立,发行南方人民银行币。新陆行随即被撤销,发行的流通券亦停止发行。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惠州金融基础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惠阳地区政府根据私营银钱业管理办法,要求私营行庄呈报组织状况和业务报表,办理登记,规范管理。惠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人民币为本位货币。南方人民银行东江分行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打击金融黑市,扫荡地下钱庄及外币找换店。新中国成立初期,保险业逐渐恢复和发展。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惠阳代理处成立,开办水火险等业务。   “一五”时期,惠州金融机构开展现金管理,组织货币回笼,鼓励人民参加储蓄以集中资金,通过贷款大力支持国营商业收购国计民生的主要物资。截至年末惠州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万元,比年增长7.3倍;各项贷款余额达万元,比年增长26.4倍。   三、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十年惠州金融稳步前行   改革开放十年,惠州金融受益于制度变迁的红利,存款年均增幅高达32.0%,贷款年均增幅达23.3%,高于同期GDP年平均20.7%的增长速度,保持了高增长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金融机构惠州分行纷纷成立:年,中国银行惠阳支行成立;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惠阳地区中心支行;年,成立国家外汇管理局惠阳分局;大型国有银行进驻,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设立惠州分行;年,农业银行惠州分行、广发行惠州分行成立。   (二)“十五”至“十一五”惠州金融新突破   5年,惠州市设立市金融服务办公室,9年机构改革更名为惠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对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工作职能。“十五”期间,全市本外币存款年均增长速度达15.9%,贷款年均增长14.5%,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出现多个“第一”:4年,惠州第一家公司在A股上市——TCL科技;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全市存款于7年首次突破0亿元大关;于年突破0亿元大关。年,惠州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仲恺东盈村镇银行。   (三)“十二五”时期全力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修订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意见》、《关于发展资本市场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年末,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7.32%,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91%提升到3.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9.1%。   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了招商银行惠州分行等15家银行。完成了惠州、惠东、博罗和龙门等4家农商行的改制组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商行覆盖各县区,组建了惠东和博罗两家村镇银行。县域银行网点达个,比年末增加14.57%,服务点达个,覆盖率%。全市建设农村地区助农取款点个,覆盖全市95%以上行政村。   我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政府出资成立担保资金池,开展科技企业“政银保”业务。惠州市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与深创投合作,设立了惠州红土创投基金,与粤科金融合作,组建了粤科惠华创投基金。截至年底,全市已设立股权投资基金11支,合计募集资金近1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逾5亿元,为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十三五”时期金融发展硕果累累   “十三五”时期,惠州金融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促发展、防风险、强监管”为核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应有的风貌。   “十三五”期间,惠州金融业构建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业态共同发展、服务功能初步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市共有34家银行机构、1家财务公司、61家保险公司、29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营业部。地方金融机构也快速成长,有6家融资担保公司、14家小额贷款公司、28家典当行、2家融资租赁公司。截至年末,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达.3亿元,占GDP比重达6.2%,当年拉动GDP增长0.47%。   坚持稳中求进,发挥金融在优化资金配置中重要作用。截至年末,存款余额.61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10.32%,增速全省第6;贷款余额.93亿元,同比新增.28亿元,增长22.83%,增速全省第3。惠州金融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的支持,年金融机构签约授信达.15亿元,实体经济各项贷款余额.67亿元,同比增长36.69%;制造业贷款余额.35亿元,同比增幅50.25%,超过去10年合计新增额总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06亿元,同比增长25.50%;民营企业贷款.30亿元,同比增长32.84%;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38亿元,同比增长42.81%。   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设立了总规模为10亿元的惠州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组建设立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和知识产权质押基金,优化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惠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已累计支持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总额62亿元,累计为企业减少贷款成本.55万元;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共获得融资7.84亿元,通过中小融平台获得融资2.27亿元。   引导融资成本下降,金融支持抗疫成效显著。各职能部门联合加强对金融纾困服务的指导,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惠州利用央行专项再贷款累计向20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授信61.68亿元;引导融资成本实现双降,全市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61个BP,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个BP。全市金融机构通过LPR改革推动利率成本降低、降费免息等措施,让利实体经济约25亿元。金融机构授信超亿元,强力助推经济复苏。   大力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市加强与深交所、上交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举办多场上市实务培训班,出台《惠州市企业培育工作指引》,与深交所共同建设“惠州资本市场云端培育数据库”,夯实后备上市企业基础。“十三五”期间,推动广东骏亚、光弘科技、科翔股份等10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上市;2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截至年末,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企业12家,总市值约4,.60亿元,比年初增长.85%;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8家,总市值.28亿元,比年初增长12.55%。年支持10家企业利用定向增发等累计融资.88亿元,同比增加57.14亿元,增长83.12%。全市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23家,管理资金规模超50亿元。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共支,基金总规模近亿元。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在惠州设立分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力度。截至年末,全市涉农本外币贷款余额.89亿元,比年初增加89.71亿元,增长11.21%。在保的政策性涉农保险保费为0.83亿元(含本年保费0.85亿元),保障金额达.67亿元,赔付支出0.72亿元。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保费为0.05亿元,保障金额达.36亿元。持续保障农房保险投入,大力推广巨灾保险、大病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特色扶贫险种,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推动扶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项目落地,助力农业产业扶贫。持续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动农村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   保险机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年,我市保险机构各项赔付支出共49.10亿元,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提供各类风险保障金额近6.61万亿元。中国信保惠州办事处支持全市家企业出口94.0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服务支持3家小微企业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9.2%;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为家小微企业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财政全额资助)。   证券交易额和股票账户户数稳步增长。年,我市证券累计交易额81.24亿元,同比增长52.23%;股票账户户数.79万户,同比增长14.94%。我市期货机构年累计代理交易额.10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增长.48%。   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总体金融环境安全稳定。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落实“7+4”地方金融业态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对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重大案件攻坚,以点带面加快推进非法集资存案处置和矛盾化解;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以上率下持续优化处非体制机制建设;依托科技促进监管,建立地方风险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五、惠州金融砥砺奋进在“十四五”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年,站在建党一百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惠州金融系统更努力构建一流金融服务体系、一流金融服务能力、一流金融生态环境,奋力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年2月2日,惠州市副市长李俊玲主持召开全市金融工作推进会)   (一)“十四五”开局之年惠州金融取得开门红   存贷款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2位。截至5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增至.60亿元,同比增速14.99%,居全省第1;本外币贷款余额增至.90亿元,同比增速22.41%,位全省第2。存贷比.28%居全省第2,珠三角第1。   保险业保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截至5月末,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为86.06亿元,其中产险23.88亿元、寿险62.18亿元,同比增长0.37亿元,各项赔付支出共21.91亿元。出口信用保险强力保障外贸发展,1-5月为全市家企业提供出口保险服务,保障金额.6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支持家小微企业出口金额达25亿元,同比增长13.1%。   惠州企业上市工作喜讯频传。继科翔电子年登陆创业板,年我市又推动九联科技、格林精密、利元亨三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在国内A股上市增加到15家。TCL科技和亿纬锂能市值均超过千亿元。市金融工作部门和各县区以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上市百企行”专项行动。      (年3月23日,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二)展望未来,惠州金融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惠州金融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增强金融助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是结合我市“2+1”产业的发展规划,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2+1”产业发展倾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市政府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协议,切实增加对乡村振兴项目、新型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通过银团款、基金、债券等工具,加大对“丰”字交通主框架、“3+7”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强项目融资对接,运用信易贷、粤信融、中小融等平台,畅通政企项目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多方面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合作,推进落实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支持仲恺高新区打造科技金融创新功能示范区。加大政府引导,引入保险资金和优质社会资本,建立覆盖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各周期的创投风投体系。   三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战略合作,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协助指导我市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发行企业债,鼓励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等进行直接融资。   四是推动金融普惠便民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金融运行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乡村文化、村居更新改造、乡村道路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指导保险机构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开展特色农作物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民健康保险等农村普惠保险业务。   五是强化地方金融风险综合防范治理,构建安全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zhouzx.com/hzjtc/9532.html